“To B”路不好走 金融科技与银行上演又爱又恨“联姻记”
金融科技To B服务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其实不然。有观点认为,当监管明确“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后,不少互金公司更像是被“倒逼”选择了金融科技To B服务,在夹缝中找到了一条求生道。
感知到这一变化的除了互金公司,还有银行等金融机构。近年来,银行业逐步开放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有数据显示,已有48%的金融机构正在跟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预计这一数字很快将上升到68%。其中,转型关键期的银行,更是希望能利用金融科技公司弯道超车。
不过,银行与金融科技机构“联姻”并非一路坦途,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等都是影响其和谐相处的制约因素。银行认为金融科技公司路数太野,不太值得信任;金融科技公司又嫌弃银行体态臃肿、步履蹒跚,双方可谓是又爱又恨。
“1对100”联姻
众所周知,数字经济迸发出磅礴力量,以大数据、云计算、AI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了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也带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再造、经济结构的重组、生活方式的巨变。
而对于正在进行新一轮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创新的银行业来说,数字化也成为转变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建设现代银行业体系的重要推手和动能。
2018年8月,一城商行正式上线新核心系统,其内部工作人员林新(化名)向凤凰网WEMONEY透露,该行用了近4年时间才完成核心系统更换,其中与近100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解决后期系统不适配、不兼容等问题,花费金额超10亿元。
林新称,此前招标时,全国各地公司纷纷来应标,其选择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来自北京和上海。近4年的时间中,该银行更换了行内票据系统、结算系统、信贷系统、绩效系统、人力系统等,这些技术都是由技术公司提供支持。
上述“1对100”式联姻并非孤例,在凤凰网WEMONEY此前举办的第二届新金融·普惠实践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指出,在以大数据、云计算、AI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大背景下,越来越多持牌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其中有家银行和80多家科技公司有合作关系。
事实上,不管是地方中小型城商行,还是大型商业银行,转型已是迫在眉睫。其对内探索体制创新,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对外主动拥抱技术,积极推进与科技巨头深度合作。如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6家银行陆续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社银行、交通银行则分别与京东、百度、腾讯、阿里、苏宁达成战略合作。
遇阻:不合作等死 合作早死?
尽管银行与金融科技合作共生已是行业趋势,但二者“联姻”并非一蹴而就,还存在文化、盈利模式、系统对接等多方面问题需要磨合。
在金融科技从业人士马进(化名)看来,近两年,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案例可谓是层出不穷,但在这种欣喜的合作背后,并没有看到端对端合作获得巨大价值的案例,这说明两者之间的合作不是那么和谐融洽。
首先,在文化与机制方面,二者就存在不同态度。在产品创新方面,银行因发展时间较长,在文化、理念上,主动去试错的意愿并不高;而金融科技公司在文化上的历史包袱没有那么重,而且对一些创新方向“赌性”会更重。
有资深业内人士直言,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所倡导的风控,并不是没有风险,而是用更高的收益去覆盖了风险。但是银行不能接受这个风控理念,因此银行没办法去触达这些高风险客户。
第二,盈利模式也是影响银行与金融科技合作的一大问题,银行更习惯一次性付费购买,但金融科技公司更倾向分佣的方式。正如上述银行工作人员林新介绍,和科技公司合作后,银行一般不会全额付款,更多会选择留一部分作为自保基金或担保基金,后续以贷款的形式放出,只有当运营没有问题后,才会完全结清。
除文化、盈利模式需要磨合外,系统对接问题也不可忽视。一家银行包括业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渠道管理系统等超百个系统,如果金融科技公司要跟银行实现对接,这将是一个难题。
此外就是监管问题,目前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助贷合作模式,其风险管控是在银行体系之外,这一模式是否被监管认可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中的多处问题,马进直言,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彼此可谓是又爱又恨。“不合作就是等死,合作了又可能是早死?很多银行认为金融科技公司路数太野,不值得信任;而对金融科技公司这一端,同样会认为银行体态臃肿,步履蹒跚,多多少少有一些不耐烦。”
银行与金融科技的“联姻”之路道阻且长,多个问题需要磨合,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指出,金融科技公司在跟金融机构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意愿,对其金融业务的理解非常重要。可以先开拓并深入合作一些标杆性合作案例,把“第一步”做好后,再去稳步迈出“第十步”、“一百步”。
如何在To B赛道脱颖而出
解决了与金融机构间的“代沟”问题,如何在拥挤的To B服务赛道中脱颖而出,也是众多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思考的问题。
如今,BATJ等互联网巨头群雄逐鹿,垂直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和各类科技公司、区块链企业跑步入场……发力金融科技输出的公司众多,除了单纯的流量输出、风控系统输出之外,还有输出整体技术的企业。
“未来能否在To B市场服务中脱颖而出,将由这两点决定,一是能否给银行带来收益和增量用户,二是能否有效风控。”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凤凰网WEMONEY,其中,前者可直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输出流量,如阿里、京东等自带场景由电商类衍生出来的金融科技公司,而后者则是在反欺诈方面尤有建树,可有效帮助银行降低网上交易风险,尤其是在信用卡业务方面能有效风控的技术类公司。
曾刚指出,目前行业有数百家金融科技机构提供To B服务,但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实际技术输出的能力。未来能生存下来的公司不多,会逐步向头部化发展,而其他如助贷合作模式、或仅仅提供模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市场上并没有核心竞争力,要想生存下来比较难。
来源: 凤凰网WEMONEY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