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4000-518-166

咨询热线

钮文新:金融腐败如何除根?——有效破解金融短期化问题

合利宝整理编辑: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曾几何时,金融业成了中国青年就业的首选。当年有报道说:为让孩子到银行工作,家长不惜大手笔请客送礼。为什么会这样?实际上,就算金融行业收入高些,但却也是个非常辛苦的行业,而且责任重大。那为什么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因为“牛”,社会地位明显高于社会它业。为什么金融业这么“牛”?因为它掌握着社会最稀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最近,金融业反腐不断深化,力度加大。巨贪赖小民被执行死刑,退休多年的蔡锷生也被挖出来走向审判台。现在,金融案件查处已经广泛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管理者到经营者,从现职到退休,落马者频见报端。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里,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蒋玉林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此前3天,工行湖南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张恪理被开除党籍。

5月6日,国开行原副行长何兴祥被提起公诉;5月18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孙国峰被查……。

毫无疑问,铲除金融腐败大快人心。毕竟,金融腐败一旦造成损失,往往就是惊人的金额。不过,我们也担忧:在目前的金融运行机制下,反腐压力依然较大。

就说在金融短期化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问题。企业为维系现金流稳定,他们就不得不跑去银行,希望银行别抽贷,而且续贷护命。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央为了保护民营中小微企业能够存活下来,要求金融方面向它们加大放贷力度,但贷款放下去了,却都是期限很短的。随着疫情好转,央行货币收紧,银行不得不收回“疫情贷”,结果导致中小微企业面临更大经营压力。后来,“续贷不抽贷”的政策出台,情况才得以缓解。

这就是问题:央行货币政策放松收紧、银行放贷收贷都可以瞬间切换,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行吗?从贷款购进原材料到组织生产,再到销售、回款,而且要把疫情期间的无效投入(比如不生产的情况下维系员工生活、企业设备维护等等)赚回来,并达到有能力归还对银行欠下的“疫情债”,哪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任务?

不止现在。2010年货币政策突然从极度宽松转向极度紧缩,结果是什么?大量中小企业主借高利贷还掉银行贷款,经营困难。与实体经济的境况相反,到了2012年,中国“全民金融”却渐入佳境,非法集资、老鼠会等金融乱象屡见报端。去到高档场所、写字楼看看,到处都是各种名目牛气哄哄、神气活现、出手阔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但它们在搞什么金融?银行资金出表,从事短期或超短期借贷,高利率、多层嵌套、资金空转——整体脱实向虚。

尽管近年来中国金融更多关注到了实体经济的感受,但中国金融一个关键问题——金融短期化问题,目前还是没能获得有效破解。金融短期化是金融资本主义过去40年在整个世界快速蔓延的结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金融短期化导致能够满足实业资本需求的长期金融资源日益稀缺,这个稀缺则必然导致金融资本相对于实业资本的强势。那么,“金融强势”是不是构成金融腐败的土壤之一?

所以,应当把金融拉回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正轨,必须严厉铲除金融领域的腐败,同时我们也该认真反思一下:造成金融腐败的根源是什么?

长期金融资源的稀缺实际意味着中国金融规模、期限结构已经与中国经济的体量和结构发生脱节,这个脱节要不要弥合?能不能弥合?如何弥合?如果我们不去弥合而任由脱节持续,那金融腐败的根也将难以铲除。

历史经验早已证明:金融期限短期化越严重,金融市场就越浮躁、越空转、越偏离实体经济需求而脱实向虚,也越给金融腐败以可趁之机。所以我们长期呼吁:中国金融必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在于金融长期化:即构建“以资本金融为主、货币金融为辅,以股权金融为主、债务金融为辅”的、符合中国经济结构特征的金融结构,这样或许才能走出中国特色的金融之路。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合利宝费率介绍
1.刷卡费率:标准刷卡默认0.6%,可以找办理机构申请到0.55%秒到,惠享方式刷卡低至0.5%
2.扫码费率:支持花呗、京东白条收款消费,费率0.38%结算;
3.闪付费率:单笔消费1000元以内的只需要0.38%。

相关文章